科技新聞 / 責任編輯:Pipa / 統一發票、電子發票、雲端發票、載具、科技知識

隨著發票無紙化與電子發票的推廣,現在越來越多店家開始提供刷「載具」的服務,在結帳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店家詢問「有需要刷載具嗎?」,或者身旁結帳的民眾表示「我有載具」。

載具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大家都要刷載具?刷了會有什麼好處?這篇 Q哥就來介紹「載具」是什麼以及該如何使用,還沒有用過載具或是還不了解的趕快看這篇唷!

電子發票

在介紹載具之前,必須要先提到載具出現的原因—電子發票。

大約從 2000年開始,我們的網路越來越普及,電子商務體系也越來越發達,部分電子商務平台為了減少印製發票的成本費用,不再提供傳統的統一發票,而是改為寄送有統一發票號碼與交易明細的電子郵件替代。這些電子商務平台會等到統一發票開獎結果出來後,再透過它們的系統自動幫消費者對獎,並且將有中獎的發票印出來寄送給客戶。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網購平台因為想要節省成本,因此不再附上紙本發票,而是改為將發票的電子檔與消費明細寄到購買人的 email信箱,等到開獎結果出來後再寄正本給有中獎的人。

這樣的作法確實省下了不少印製跟寄送發票的錢,因此在 2010年的時候,我國財政部開始推行「電子發票」,並逐步淘汰傳統的紙本發票。當時財政部預估如果電子發票全面取代紙本發票,每年除了可以省下近百億張的紙本發票用量外,還能省下數十億的運送費用,長期下來是相當可觀的數字。但這個電子發票的政策剛推出的時候,因為沒有明確的規範,再加上若是更換為新的電子發票,則必須要更換新的 POS機,對於店家來說是多一筆開銷,因此許多店家遲遲不願意更換。

電子發票載具

除了以電子發票取代傳統紙本發票的政策外,財政部也在 2012年推出「電子發票共通性載具」的服務,消費者只要前往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提交申請,就可以獲得一組手機條碼。只要在消費結帳的時後將這組條碼提供給店員掃描,那發票就會自動儲存到條碼之中,落實真正的電子發票無紙化,但這個服務僅限已經使用電子發票的店家。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業者推出了類似的功能與服務,透過「存入會員帳號」的方式將發票存入會員之中,像是悠遊卡、一卡通、7-11會員、全家會員、Happy GO或者各個百貨公司的「會員載具」等等。但這樣的功能和名稱,與前段提到的「財政部電子發票共通性載具」過於相近,因此許多民眾會誤解兩者的存在。

共通性載具 vs 非共通性載具

簡單來說,載具有分為「共通性載具」與「非共通性載具」兩種,共通性載具指的是財政部發行的手機條碼與內政部發行的自然人憑證,因為兩者可以在任何使用電子發票的場合將發票存入其中,因此屬於「共通性」的載具。

而非共通性載具指的就是,只有在特定店家才能使用的「限制性」載具,除了前述提到的財政部發行的手機條碼與內政部發行的自然人憑證外,其餘各種儲存電子發票的方式,像是悠遊卡、一卡通、信用卡、金融卡、各個品牌的會員帳號等等都屬於非共通性載具。

電子發票證明聯

然而,當電子發票推出時,由於沒有統一的規格,對於紙張的要求也沒有明確的規範,在當時造成了一段相當混亂的時期。因為當時的各個店家使用的電子發票規格都不相同,消費者在結帳後拿到的發票高矮胖瘦都不一樣,除了整理起來比起原先的瘦長發票更加困難外,品質不好的熱感應紙還相當容易毀損。

因此,從 2014年的 1月 1日開始,我國將紙本電子發票正式更名為「電子發票證明聯」,除了統一採用符合 CNS15447「感熱紙」的國家標準規範紙張外,紙張大小也固定為寬 5.7公分、長 9公分的格式。

並且各大超商的發票與明細分離,超商不再主動提供交易明細,而是改讓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掃描發票上的 QR code來查詢

但這個不主動提供消費明細的環保政策,在當時卻引來大量的民眾抱怨,由於當時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並非所有民眾皆可以使用掃描 QR code查詢的功能。再加上透過 QR code查詢的電子明細也無法看到會員點數之類的訊息,因此不少店家仍然主動列印明細,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消費糾紛。

雲端發票

財政部資訊中心為了讓民眾更容易區分「電子發票證明聯的電子發票」與「存在載具中的電子發票」有何不同,在經過網路投票後, 2018年正式決議將儲存於載具中的無實體電子發票命名為「雲端發票」。

因此直至今日,我們的發票只剩下:傳統的瘦長紙本發票、電子發票證明聯的電子發票、以及存在載具之中的雲端發票三種。

而財政部也在這段時間中一直持續推廣無紙化的發票政策,因此只要使用雲端發票就有機會抽到加開的統一發票獎項,這個是專屬於雲端發票的獎項,像是 Q哥使用雲端發票之後就中了幾次 500元的獎項。這樣可以減少紙張做一點環保,又可以增加中獎的機會,還不趕快改使用載具與雲端發票嗎?

詳細的《載具/雲端發票申請流程》 看這篇